2019年12月31日星期二

我的2019年度问卷 | 人到中年

(在Matters上的回答)

2019年12月11日星期三

暑期联邦法院实习记录

时间:2019年5月20日至2019年8月9日。

2019年11月22日星期五

Daniel Kato

昨天下午在图书馆,一个小时之内先后收到两条短讯。第一条是关于我们正在代理的一桩劳工权益案,通知说法官批准了对工人们最有利的和解方案,案子胜利告终。正在给工人们发信息庆祝时,收到了第二条,说我的前同事Daniel Kato意外去世。
我和Daniel其实只有短暂的交集。2014年春天,他在Barnard College开了一门美国种族政治课,我是他的助教,一起设计课纲、授课、改作业、提供课余问答。那个时候他已经从New School博士毕业几年,但还没有找到长期稳定的教职,只能在不同学校之间辗转授课;我刚从纽约搬到纽黑文不久,适应新环境、带孩子、写毕业论文、还要每周至少两次通勤到纽约教课,可谓焦头烂额。
为了减少通勤的次数、提高往返纽约时间的利用率,我一般把office hour设在每节课的当天下午;早上到Barnard教完课,中午随便买份盒饭填填肚子,下午就在SIPA的六楼咖啡厅里接待学生或者写自己的论文,等着去搭乘高峰期(下午4-8点)过后的第一班火车回家。Daniel中午也经常在学校工作,所以有时候我们就一起在他的办公室里吃盒饭聊天。
我们一起吐槽如今美国高校对博士研究生的糊弄与剥削、吐槽学术就业市场的种种乱象,也吐槽现实政治的荒唐。在具体问题上我们偶有分歧,比如他对毛时代中国的想象在我看来过于浪漫;但他对美国种族政治历史的独到剖析、对社会运动的身体力行、对学术与社运如何结合的看法,对我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学期结束后我们没有再怎么联系。他忙于完成自己的书稿,同时还要继续寻找稳定的教职;我因为种种原因开始陷入抑郁,一度中断了和朋友们的交流。翌年他的书稿终于出版,并且获得了2016年的查尔斯泰勒奖;他也因此时来运转,在伦敦大学的玛丽皇后学院得到了一个比较稳定的讲师身份,不需要再像其他许多年轻学者那样四处漂泊。
然后就是昨天。他在健身房里突然心脏病发作,摔倒时头撞到了跑步机,颅内大出血,没能抢救回来。也许是纯粹的意外,但我总忍不住怀疑,或者说责备,是目前的高校体系对年轻学者的高度压榨,令Daniel过度疲劳,超出身体负荷,才会发生这样的意外。或者,也许真的只是意外,和我自己兔死狐悲的移情。
Daniel 的书叫做 Liberalizing Lynching: Building a New Racialized State。推荐给对美国种族政治史感兴趣的朋友。

2019年11月6日星期三

Seven sensational sea lions decided to run for president

微信版

Seven sensational sea lions decided to run for president.

The first roared, “Vote for me! I am the most incompetent.”

The second bellowed, “Vote for me! I am the foulest of all.”

“Me! Me!” shouted the third, “My greed and corruption do appall.”

“Me! Me!” screamed the fourth, “Under my reign the law shall have no value.”

Better deeds than words, the fifth sea lion shot someone on Fifth Avenue.

Pulling out his trump card, the sixth sea lion led a massacre of neighboring dolphins.

But it was the seventh who won, having done all the above also, on the order of Putin’s.


【参考译文】
七只棒棒的海狮决定参选总统。
第一只吼道:“投票给我!我是饭桶中的饭桶。”
第二只咆哮:“投票给我!我是坏蛋中的坏蛋。”
“我!我!”第三只大喊,“我的贪婪腐败会让你发颤。”
“我!我!”第四只尖叫,“我的统治将把法律变成一纸空文。”
动口不如动手,第五只海狮在第五大道上开枪射击行人。
一川吞没一川,第六只海狮带领手下对隔壁企鹅大开杀戒。
但最终获胜的是第七只——普爹同庆,他照做了上面提到的一切。

2019年10月4日星期五

“我也是”:作为集体行动的公共舆论运动

作于2019年3月13日,发表于《思想》第38期(2019)第253-324页(台北:联经)。本文原拟以《“我也是”:集体证言、程序正义与社会变革》为题,后因病未能及时完稿,故分为上下两篇撰写。此为上篇,正文约三万八千字,脚注约八千字,因篇幅过长,无法直接在博客上贴出,感兴趣的读者可在此下载PDF版本: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3463859

摘要:

本文是计划中一系列两篇文章的上篇,旨在对MeToo运动质疑者的各种常见观点及论述加以较为全面系统的辨析及回应。第一节以美国与中国为例,梳理反性侵扰运动的地方脉络,及在各自脉络中发展出的问题意识与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总结MeToo运动追责、赋能与促变之三重诉求,并将质疑者的论调归纳为三大类型:“群氓批判”、“弱女子批判”与“道学家批判”。第二至四节针对“群氓批判”的不同版本做出回应,第五节着力批驳“弱女子批判”,至于“道学家批判”则留待系列的下篇再行讨论。

具体而言,第二、三两节分别澄清质疑者对“无罪推定”与“舆论审判”概念的滥用与误用,指出为何质疑者将MeToo运动(以及其它公共舆论运动)视为践踏法治的群氓狂欢,乃是基于对法治原则的错误理解、以及对历史经验的错位应激。第四节与第五节各自通过对质疑者“虚假指控论”与“自我受害者化论”的剖析,包括对相关经验研究的总结讨论、以及对此类论述中概念与逻辑的抽丝剥茧,揭示性别偏见如何隐蔽而深入地扭曲着我们在性侵扰问题上的认知。恰恰是由于这种扭曲的系统性,导致我们无法以散兵游勇的方式有效反对性侵扰,而必须动员起MeToo这样的公共舆论运动,以集体行动的方式促成社会文化观念的变革,并在此基础上建设起新的救济制度。

目录:

1. 引言:何为MeToo?MeToo何为?
        1.1. 反性侵扰的脉络
        1.2. MeToo运动的三重脉络及三类反弹
2. 望文生义的“无罪推定”
        2.1. 无罪推定的约束对象:刑事审判中的断事者
        2.2. 无罪推定的证据标准,及其与有罪推定的虚假二元
        2.3. 无罪推定(控方负责“排除合理怀疑”)为何只适用于刑事审判?
3. “舆论审判”与文革创伤后应激
        3.1. 公共舆论作为无约束力的复调可再激活进程
        3.2. 制造“群氓”:现实条件与错位恐慌
4. 性别偏见:以“虚假指控论”为例
        4.1. 虚假的性侵扰指控比例究竟有多高?
        4.2. 女性证言的“可信度打折”、男子气概、“滤镜后的”男性中心视角
5. 性别偏见:以“自我受害者化论”为例
        5.1. 权力结构与受害者能动性
        5.2. 女性“容止”贴士:“自我保护”还是“荡妇羞辱”?

2019年6月6日星期四

后六四时代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

后六四时代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

(作于201964日凌晨,首发端传媒

2019年4月20日星期六

刘强东性侵案起诉书全文中译|助力Jingyao翻译小组

Jingyao Liu 诉 刘强东

起诉书中文版

2019年2月3日星期日

浊世不孤应不默,书生无用肯无为?如斯而已。

My calligraphy is terrible but who cares! Lunar New Year is around the corner, so I wrote a Spring Couplet for our little family this morning, incorporating Bumò and Bugū's names in it. On the right: "In a rotten world, the only way to beat loneliness is to speak up against the rots." On the left: "As a bookworm, one may be powerless but does that mean one can stand idly by?" On the top: "Do as much."

拿林宝的硬纸片拼接起来写了幅对联,凑个过年的热闹,尽管意在自勉而非贺岁。从没练过毛笔,加上本来字就写得很丑,所以请忽略书法,得意忘象。地方太局促,只能贴在门前过道的墙上,寓意:“没门!” (大误


2019年1月4日星期五

Pick Your Destiny: Part I


Pick Your Destiny: Part I

2019年1月3日星期四

微信公众号2017-2018年文章目录

倒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