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4日星期二

《龙类学研究有望挣脱意识形态桎梏》

  龙类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崭新的、富有魅力却也充满争议的学科。它曾经是人类知识中最为尊贵的一个分支,上古时候,智者们穷尽一生心力探索龙的奥秘,帝王和骑士试图在族谱中构建其祖先英勇屠龙的故事,街头巷尾流转着七虚三实的龙书与龙典,只有初生的婴孩才对龙的习性与威能一无所知。然而在现代科学的第一范式(First Paradigm)与第二范式(Second Paradigm)时期,人们一度将龙的存在视作荒诞不经之谈加以嘲笑和排斥,至多善意地猜测其是初民们在对恐龙(dinosaur)骨架化石偶然发现的基础上天马行空的想象。在龙类学研究最为沉寂之时,伟大的独孤史逖(Dugald Steer)先生如今已被奉为经典的《龙类学手册》竟然被出版社与书店列在“魔幻小说”一栏中。
  直到上世纪中叶,随着量子物理学中对传说中龙所具有的诸种魔力之可能性的肯定,以及不断涌现的间接支持龙之曾经存在的考古学与分子生物学证据,龙类学才得以在数百年无妄之灾后重新焕发生机,其论文数量在世纪伊始的短短数年里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尽管仍有不少抱残守缺的学者对这一学科持续地表示不屑与否定,或者至少是持着观望的态度。
  不过龙类学如今最大的争议却是来自政治方面,特别是对整个领域无所不在的种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甚至殖民主义(colonialism)意识形态的指责。以龙的分类学为例,欧美研究者的工作清一色地建立在独孤史逖体系的基础上,将东亚的龙(loong)划入同一个科,而为欧洲的詟龚(dragon)细分出七科多达三十到五十个属;相反,中日韩越等国学者在将所有詟龚视为同属不同种方面结成了坚实的统一战线,却因为东亚各国间独特的政治关系史,在不同爪数(tone number)的金龙(golden loong)的种属、亲疏问题上争吵不休;双方唯一能够达成的共识,就是用所谓“原龙超科(protodracoidea)”——这个名字隐含着对物种进化程度的某些假定——将南亚的那伽(naga)、中美洲的羽蛇(amphithere)、以及非洲的威鲼(wyvern)等等一网打尽,而这自然招来前殖民地国家学者们的强烈反感与联合抵制。甚至学科本身的命名都反映了视角与立场的深刻分歧。我们都知道英文中dragonology的词根(dragon,即“詟龚”,dragonology直译当为“詟龚类学”——译者注),然而在汉语中,对应的称呼则是“the studies of loong”(即“龙类学”——译者注)。总之,无所不在的偏见极大地损害了龙类学研究的客观性。
  所幸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龙类学专项基金的参与者将于下月(与其中国合作者共同)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尽管暂时无法获得龙的DNA(而且可能永远无法获得,因为魔法波动会导致龙DNA在其死后迅速分解,从而无法在尸体或化石中提取,除非——当然——捕获一只活龙),但是有望通过模型拟合的方式重建龙的演化图谱,从而终结分类学中旷日持久的意识形态争论。
  ——摘译自英国《泰晤士报》(The Times2112123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