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一个很没有新意的题目,排遣一下下郁闷……
打从不知道三国的时候就知道孙亮了,大概在某本少儿益智故事里讲的往蜜里放老鼠屎之类,和甘罗十二当宰相、康熙搞定鳌少保什么的搁一块,整个一个少年名君形象,害得我遐想联翩。
后来才知道不是脑袋瓜灵就能当个好皇帝。有些是自个不珍惜,有些是人不给你机会。象汉献帝就是个聪明种子,十常侍作乱时刚刚九岁的他和皇帝老哥一同避难,遇到满脸横肉的董卓率大军前来,皇帝吓得筛糠,刘协却毫无惧色上前呵叱:“汝来保驾耶,汝来劫驾耶?”唬得董卓滚鞍落马,拜伏于地。——这个时候董卓还是没有篡逆之心的,所以想着要立个聪明主子。谥法里“献”也正是“聪明睿智”的意思。不过这么献的皇帝,却没有现的机会,生生当了几十年傀儡,比司马德宗之流亏多了,人家好歹天生不中用。
孙亮的遭遇也好不到哪里去。老爸晚年昏聩,把年纪足够大的儿子杀得差不多干净,我们的小孙只好和刘协一样,九岁就坐在了龙椅上。接着宫廷里内斗开始,权臣们杀来杀去,而年幼的孙亮只好乖乖从事傀儡这份很没有前途的职业。
就这么过了五六年,坐庄的人换成了大将军孙綝,虽然没有像他老哥孙峻做些奸乱宫人私通公主的事情,却也不是什么好货,“负贵倨傲,多行无礼”。这时孙亮也渐渐长大,不满于在龙椅上当摆设的生活,准备亲政。
这家伙一亲政就露出了聪明相,孙綝上的奏折,孙亮多有难问。刚巧孙綝同学不懂军事偏好卖弄,攻打诸葛诞大败而还,又斩了不愿被瞎指挥的名将朱异,自个儿也知道理亏,于是称病不朝,躲着孙亮不见。孙亮又“科兵子弟年十八已下十五已上,得三千馀人,选大将子弟年少有勇力者为之将帅……日於苑中习焉”,并且放出风声:“吾立此军,欲与之俱长。”——谁都看得出来,皇帝要动手了。
说到这里就想到康熙。所以说聪明是好事,但聪明而外露,好事就该变成坏事了。要真的“谁都看得出来”康熙要动手,那鳌拜还能被阴掉么?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可以认为孙亮还是不够聪明——不过这个问题涉及到某些东西该归入到IQ还是EQ,所以……就略过去吧……再从另一个角度想想,孙綝的聪明可比不上鳌拜,看他傻呵呵地称病把主动权拱手交给孙亮就知道;要不是运气好,还真束手就擒了也说不定——所以又不能说孙亮不聪明……
经过一年多的暗中准备,孙亮终于决定亮出底牌。先下令诛杀了孙綝的左右朱熊、朱损,接着和太常全尚、将军刘丞、公主鲁班等人合谋搞定大boss。这时候家族间通婚的弊端就显露出来了——孙亮的老丈人全尚的老婆是孙綝的堂姐:尽管孙亮一再嘱咐全尚,别把这件事告诉老婆,他们的谋划还是进了孙綝的耳朵里……结果天刚亮时,小皇帝发现皇宫已经被甲兵包围……
泄密的具体途径,史书中说法不一。不过有一点大家都没有提到:公主鲁班曾经和孙綝的哥哥孙峻通奸。也许史官们不敢不愿或不屑往这上头想……
孙亮得知皇宫被围后,“大怒,上马,带鞬执弓欲出”,口中嚷嚷:“孤大皇帝之適子,在位已五年,谁敢不从者?”但是近侍和乳母使劲扯住了他,只得一边绝食抗议,一边坐等孙綝处置。——也正因如此,孙亮虽然被废为会稽王,至少没有遭遇曹髦那样的命运。
说到曹髦,同样是密谋诛杀权臣,下场可比孙亮惨得多(尽管两年后孙亮仍难逃一死),要不是裴松之钩沉发微,我们所知道的就只是一句冷冰冰的“高贵乡公卒,年二十”,以及“情性暴戾,日月滋甚”、“丑逆不道……隔绝两宫”、图谋杀害皇太后,最终“轻躁忿肆,自蹈大祸”的考语了。
曹髦也是一个聪明孩子。当初即位时,“百僚陪位者欣欣焉”,都觉得总算能有个好皇帝罢。司马师私底下问锺会:“上何如主也?”锺会的评价不可谓不高:“才同陈思,武类太祖。”司马师当即作庆幸状:“若如卿言,社稷之福也。”——天知道是不是他的心里话……但锺会说的确是心里话,曹髦后来跑到太学去,向一帮儒生“请教”经文,难得业儒们理屈词穷,只好翻来覆去地拿“此皆先贤所疑,非臣寡见所能究论”、“非臣愚见所能逮及”、“古义弘深,圣问奥远,非臣所能详尽”来搪塞。至于武功,倒没有什么表现机会,不过被杀前“帝师溃散,犹称天子,手剑奋击”,也算是有胆略吧。
但是曹髦比起孙亮,似乎还是差了点。孙亮密谋之前,经历了长时间的准备,训练了自己的亲卫队,并且有步骤地除去孙綝的势力,最后功败垂成,的确令人惋惜;而曹髦的举动则更像小孩子耍起脾气来的心血来潮,先是没有找对帮手(就算王沈、王业忠心耿耿,他们俩也手无寸兵,根本起不了作用),再是明知大臣不肯帮自己,还要多此一举地“入白太后”,而没有看起知道自己意图的几个人来,使得司马昭提早作好了防备,最后便是过家家式的“帅僮仆数百,鼓噪而出”……当然,也许是司马家的势力太大,曹髦根本没有机会做什么事先的布置……
罗列了一大堆史实,也该对题目里两个人的关系作个发掘了。——其实粉简单:两个人是同一年死的……#¥·*#%¥……
孙亮比曹髦小两岁,不过早两年当皇帝,也早两年下台。本来孙亮年纪轻轻,卷土重来也未可知,不过在他之后终于过了把皇帝瘾的哥哥孙休自然也担心这一点,所以两年后,也就是曹髦被成济刺穿肚子的那一年,老是担着心的孙休干脆把孙亮贬为侯官侯,发配到蛮荒的闽地去,而孙亮也很知趣地死在了路上。
至于孙亮的死因,则是众说纷纭了。一种说法认为,时值深秋,草木萧瑟,万里无云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孙亮痛感罪孽深重,于是自绝于人民。另一种说法是该故事的斧声烛影版,认为是孙休鸩杀了孙亮——当然胆敢这么想,那可是对咱们英明神武的皇上陛下的大不敬……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